首页 > 简文 > 甄选问答 >

世说新语二则翻译译文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作者:周老师爱垂钓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纂。书中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时期士大夫阶层的言行轶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物性格。下面选取其中两则故事进行翻译与解读。

第一则:管宁割席断交

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翻译: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子里挖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挥动锄头就像对待瓦块石头一样毫不在意,而华歆却捡起来然后扔掉了。又有一次,他们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这时外面有人坐着华丽的车子经过门前,管宁依旧专心读书,而华歆却放下书本出去看热闹。于是管宁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解读:这则故事通过对比表现了管宁对物质诱惑的淡泊态度以及对专注学习的坚持。他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对于真正友谊的理解,即志同道合、共同进步才是维系友情的基础。

第二则:王戎识李

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翻译: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其他小孩一起玩耍。看到路边的一棵李树结满了果实压弯了树枝,其他孩子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取,只有王戎没有行动。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他回答说:“这棵树长在大路旁边而且果实累累,那一定是苦李子。”后来人们摘下李子品尝,果然如此。

解读:这个小故事体现了王戎善于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他认为李子数量过多会导致竞争激烈,从而影响品质,因此判断这些李子可能不好吃。这也反映了古人注重实践经验和逻辑推理的思想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敏锐的洞察力。

以上两则故事不仅具有教育意义,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它们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纯净,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同时也要学会运用智慧解决问题,避免盲目跟风随波逐流。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