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的意思是什么】“惊弓之鸟”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战国策·楚策》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被弓箭吓怕的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在受到一次打击后,对类似的事情非常警惕,甚至一有风吹草动就感到害怕。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惊弓之鸟 |
出处 | 《战国策·楚策》 |
字面意思 | 被弓箭吓怕的鸟 |
引申义 | 受过打击的人,对类似情况极度敏感和恐惧 |
使用场景 | 形容人因曾经受过伤害而变得过于谨慎或胆怯 |
近义词 | 胆小如鼠、惊魂未定、心有余悸 |
反义词 | 勇往直前、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
二、故事背景
“惊弓之鸟”的典故出自《战国策·楚策》:
楚国有一个善于射箭的人,名叫更羸。有一天,他和魏王一起在花园里散步。这时,一只大雁从远处飞来,更羸说:“我可以用一根弦把它射下来。”魏王不相信。更羸拉紧弓弦,没有射出箭,但那只大雁听到弦声后立刻惊慌地飞起来,结果掉在地上死了。
魏王惊讶地问:“你没有射箭,怎么就能让它掉下来?”更羸回答:“这只大雁受伤了,听到弦声后,它以为又要被射中,所以吓得飞不起来,最后摔死了。”
三、成语用法与示例
- 用法:多用于形容人因曾受打击而变得格外小心。
- 示例:
- 他因为以前被骗过,现在对任何投资都格外谨慎,简直是“惊弓之鸟”。
- 这次失败后,她对公开演讲产生了恐惧心理,成了“惊弓之鸟”。
四、总结
“惊弓之鸟”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经历过创伤的人往往对类似情境更加敏感和恐惧。这提醒我们在面对他人时要多一份理解与包容,避免让别人因过去的伤痛而失去信心或安全感。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出处、含义和使用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在日常交流中运用它,增强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