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秦桓公原文翻译】一、
《扁鹊见秦桓公》出自《韩非子·喻老》,讲述的是名医扁鹊与秦桓公之间的一段对话。通过这段对话,揭示了疾病的发展过程,以及“防微杜渐”的重要性。文章以扁鹊的视角,逐步说明秦桓公身体从表到里的病患发展,并借此表达出对治国理政的深刻见解。
扁鹊在见秦桓公时,指出他体内已有病灶,但尚未显现症状。随着病情逐渐深入,扁鹊多次提醒秦桓公,但秦桓公始终不信。最终,当疾病深入骨髓时,扁鹊无能为力,秦桓公也因病而亡。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医学上的“早发现、早治疗”,也寓意着治理国家要注重预防问题的发生。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扁鹊见秦桓公,问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 | 扁鹊见到秦桓公,问道:“您身上有病在皮肤表面,如果不治疗,会越来越严重。” |
桓公曰:“寡人无疾。” | 秦桓公说:“我没有病。” |
扁鹊出,桓公曰:“医之好利,欲以疾为功。” | 扁鹊离开后,秦桓公说:“医生喜欢图利,想把小病当作功劳。” |
居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肌肤,不治将深。” | 过了五天,扁鹊再次见到秦桓公,说:“您身上有病在肌肉,如果不治疗,会越来越严重。” |
桓公不应。 | 秦桓公没有回应。 |
扁鹊出,桓公又曰:“医之好利,欲以疾为功。” | 扁鹊离开后,秦桓公又说:“医生喜欢图利,想把小病当作功劳。” |
居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不治将深。” | 又过了五天,扁鹊再次见到秦桓公,说:“您身上有病在肠胃,如果不治疗,会越来越严重。” |
桓公又不应。 | 秦桓公仍然没有回应。 |
扁鹊出,桓公又曰:“医之好利,欲以疾为功。” | 扁鹊离开后,秦桓公又说:“医生喜欢图利,想把小病当作功劳。” |
居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 又过了五天,扁鹊再次见到秦桓公,说:“您身上有病在骨髓,这是司命所掌管的,已经无法救治了。” |
桓公遂死。 | 秦桓公于是去世了。 |
三、总结
《扁鹊见秦桓公》虽然篇幅不长,却寓意深远。它不仅讲述了疾病的发展过程,还借由疾病比喻国家治理中的隐患。秦桓公的固执和对医生的不信任,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这启示我们:无论是健康还是国家大事,都应重视早期预警和及时处理,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灾难。
同时,这篇文章也反映了古代中医对疾病的观察和诊断方法,展现了扁鹊作为一位医者的智慧与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