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简文 > 甄选问答 >

《中庸》原文和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作者:日村水总管

《中庸》原文和翻译】《中庸》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后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单独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中庸》强调“中和之道”,主张在行为、情感、思想上保持适度,不偏不倚,达到和谐的状态。以下是对《中庸》部分原文及其翻译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内容概述

《中庸》全篇共三十三章,内容涵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多个层面,强调“诚”与“道”的统一,提倡“致中和”的人生境界。文章语言精炼,寓意深远,对后世儒学发展影响深远。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上天赋予人的本性叫做“性”,遵循本性而行叫做“道”,修养这种道叫做“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道”是不能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要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要警惕。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没有比隐蔽更明显,没有比细微更显著的,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也要谨慎。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情绪尚未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而符合节度,叫做“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和”是天下通行的道理。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各安其位,万物自然生长。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有不学习的,但一旦学习就一定要掌握;有不提问的,但一旦提问就要弄清楚。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不思考的,但一旦思考就要得到答案;有不分辨的,但一旦分辨就要明白。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有不行动的,但一旦行动就要坚持到底。

三、总结

《中庸》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不仅在哲学层面探讨人性与道德的关系,也在实践层面指导人们如何修身养性、处事待人。其核心思想在于“中和”,即追求平衡、适度、和谐的生活方式。通过学习《中庸》,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与处世智慧。

文中所列原文与翻译,旨在帮助读者初步了解《中庸》的内容与内涵,为深入研读打下基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