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词语解释是什么】“黎元”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古代文献或正式文书中,用来指代普通百姓、民众。它不仅具有字面意义,还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以下是对“黎元”一词的详细解释。
一、词语总结
“黎元”是古代对平民百姓的称呼,多用于官方文书、诗词文章中,带有尊重和敬意的意味。其含义与“黎民”相近,但“黎元”更强调人民的整体性和国家的治理关系。
- 词义:指普通百姓、民众。
- 出处:常见于古代典籍,如《尚书》《汉书》等。
- 用法:多用于正式场合,表达对百姓的关怀。
- 感情色彩:正面、尊重、庄重。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黎元 |
拼音 | lí yuán |
词性 | 名词(古代常用) |
基本含义 | 指普通百姓、民众 |
近义词 | 黎民、百姓、庶民、苍生 |
反义词 | 贵族、权贵、官吏、士大夫 |
出处 | 《尚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雍。”《汉书·王莽传》:“以安黎元。” |
文化背景 | 古代社会等级分明,“黎元”一词体现了统治者对民众的关注与责任意识。 |
现代使用 | 在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多见于文学作品或历史研究中。 |
语言风格 | 正式、庄重、书面语 |
三、补充说明
在古代,“黎元”不仅是对百姓的称谓,也常常与“国政”“治国”联系在一起。例如,“安黎元”即为“安定百姓”,体现了一种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
此外,“黎元”在诗词中也常被用来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或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如杜甫诗中就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对“黎元”命运的关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黎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政治思想的重要关键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