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嵬什么意思】“崔嵬”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文学作品或日常表达中,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下面将从字义、用法、常见搭配以及相关诗句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崔嵬”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本意是指山高大而险峻的样子,后引申为形容事物高大、雄伟或人的气质不凡。在现代汉语中,“崔嵬”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
该词不仅用于描述自然景观,也可用来比喻人品高尚、志向远大,或形容某种气势磅礴的场面。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巍峨”等近义词混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性 | 形容词(也可作名词) |
拼音 | cuī wéi |
基本含义 | 山高大险峻;形容事物高大、雄伟;也指人的气质不凡 |
引申义 | 比喻志向远大、气度不凡;形容气势磅礴 |
常用搭配 | 崔嵬山、崔嵬不平、崔嵬之势 |
出处 |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丝。载驰载驱,周爰咨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丝。载驰载驱,周爰咨询。”(注:虽未直接出现“崔嵬”,但“高山”常与之呼应) |
常见用法 | “崔嵬的山峰”、“崔嵬的气势”、“崔嵬的人格” |
近义词 | 巍峨、高耸、挺拔、雄伟 |
反义词 | 平坦、低矮、渺小、卑微 |
文学示例 | 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虽未直接使用“崔嵬”,但意境相近) |
三、结语
“崔嵬”一词虽然不常出现在日常口语中,但在文学作品中却有着独特的美感和深意。它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也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高度和力量。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古文或欣赏诗歌时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