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称臣的意思】“俯首称臣”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在面对强权、权威或强大的对手时,表现出极度的顺从和屈服。这个成语不仅带有强烈的被动意味,还隐含着一种尊严的丧失或地位的下降。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俯首 | 低头,表示顺从、服从 |
称臣 | 表示臣服、归顺,通常用于下对上或弱对强 |
整体意思为:低下头来,表示臣服、顺从,多用于形容在强大势力面前毫无反抗地接受支配。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怒曰:‘此沛公之志也,吾当以臣礼待之。’……项王乃拜为上将军,诸将皆伏首称臣。”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中,强调一种无奈或被迫的顺从状态。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俯首帖耳、唯命是从、甘拜下风 |
反义词 | 抗争到底、宁死不屈、据理力争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历史事件 | 在战败后,小国不得不俯首称臣,接受强国的条件。 |
现代职场 | 面对上司的不合理要求,他只能俯首称臣,不敢反驳。 |
文学作品 | 故事中的主角在强敌面前选择了俯首称臣,保全了性命。 |
五、情感色彩
“俯首称臣”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通常用来批评那些缺乏骨气、没有原则的人或国家。它不仅描述行为,更反映了一种心理状态——屈辱、无奈、压抑。
六、总结
“俯首称臣”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成语,常用于描述在强权压迫下被迫顺从的情境。它不仅是动作的描写,更是内心挣扎与尊严失落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量避免“俯首称臣”的态度,保持独立思考和坚定立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俯首称臣 |
拼音 | fǔ shǒu chēng chén |
释义 | 低头臣服,表示极度的顺从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被迫顺从 |
情感色彩 | 贬义 |
近义词 | 俯首帖耳、唯命是从 |
反义词 | 宁死不屈、据理力争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俯首称臣”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