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阪上走丸出处于哪里】“阪上走丸”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事情发展迅速、势不可挡。它源自古代文献,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以下是对“阪上走丸”出处的详细总结。
一、成语概述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阪上走丸 |
拼音 | bǎn shàng zǒu wán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含义 | 比喻事情发展迅速,势不可挡,如在斜坡上滚动的圆球一样快速前进。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局势、趋势或行动的快速推进。 |
二、出处详解
“阪上走丸”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中的一段话:
> “夫为政之术,贵在得人;得人之要,在于知人;知人之难,在于察其情。若欲行此道,必先审其志,明其心,然后可施其政。不然,则如阪上走丸,虽有智者,不能止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治理国家的方法,关键在于用人;用人的重要在于了解人;了解人的困难在于观察其内心。如果想要实行这种治国之道,必须先审视其志向,明确其内心,然后才能施行政策。否则,就像在斜坡上滚动的圆球一样,即使有智慧的人,也无法阻止它的滚动。
这里的“阪上走丸”形象地比喻了事物发展的不可逆转之势,强调了顺势而为的重要性。
三、延伸理解
在现代汉语中,“阪上走丸”多被引申为:
- 事物发展迅速,无法阻挡;
- 形势变化快,难以控制;
- 比喻政策或行动一旦开始,就很难停止。
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常见,在日常生活中也被广泛使用,尤其在描述市场趋势、社会变革等方面时,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四、总结
“阪上走丸”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比喻事物发展迅速、势不可挡。经过历史演变,现在多用于形容局势、趋势或行动的快速推进。该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在现代语言中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阪上走丸 |
拼音 | bǎn shàng zǒu wán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原意 | 如斜坡上的圆球般快速滚动,比喻事物发展迅速、不可阻挡 |
现代用法 | 形容局势、趋势或行动的快速推进 |
文化意义 | 强调顺势而为,体现古代智慧与现实结合的思想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阪上走丸”的出处及其含义,帮助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这一成语时更加准确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