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信负义是什么意思】“背信负义”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违背誓言、不守信用,甚至做出背叛他人、辜负恩情的行为。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在关键时刻抛弃承诺、忘恩负义的人。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背信负义 |
拼音 | bèi xìn fù yì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背信负义,人之大恶。” |
含义 | 指违背誓言、不守信用,甚至背叛他人、忘恩负义的行为。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品低劣、缺乏诚信的言行。 |
近义词 | 忘恩负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 |
反义词 | 信守诺言、知恩图报、忠心耿耿 |
二、使用场景
“背信负义”通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人际关系中:比如朋友之间因利益而背叛对方。
2. 职场中:员工对雇主或公司不忠诚,泄露机密或擅自离职。
3. 商业合作中:一方违反合同或协议,损害另一方利益。
4. 历史或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述反派角色或道德败坏的人物。
三、实际例子
案例 | 描述 |
企业合作 | 一家公司与合作伙伴签订合同,但在项目完成后却拒绝支付应得款项,被视为背信负义。 |
朋友关系 | 一位朋友在困难时得到帮助,但后来却在背后说对方坏话,被认为是背信负义。 |
历史人物 | 如三国时期的吕布,多次背叛主子,被后人称为背信负义之人。 |
四、总结
“背信负义”是一个带有强烈道德批判色彩的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在面对承诺、信任和恩情时的不忠与失信。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品德问题,也对社会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诚信、遵守承诺,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