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落黄泉是什么意思碧落黄泉是什么意思】“碧落黄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天地之间、阴阳两界,或极远的地方。这个成语具有浓厚的古典色彩和诗意,常被用来表达对逝去之人或遥远之地的思念与追忆。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碧落黄泉 |
拼音 | bì luò huáng quán |
出处 |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
释义 | “碧落”指天空、天界;“黄泉”指地下、阴间。合起来表示从天上到地下,形容极远的地方或阴阳两界的界限。 |
用法 | 多用于诗词、小说中,表达思念、哀悼或追求无果的情感。 |
近义词 | 海角天涯、天南地北 |
反义词 | 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
二、成语出处与演变
“碧落黄泉”最早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原句为:
>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这句话描写的是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深切思念,他派人四处寻找,甚至到了“碧落”(天)和“黄泉”(地)的尽头,却依然没有见到她的踪影。这不仅表现了爱情的执着,也体现了古代人对生死界限的想象。
后来,“碧落黄泉”逐渐成为一种文学意象,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故人或理想追求的无限牵挂。
三、现代使用场景
场景 | 应用示例 |
文学创作 | 小说中描写主角对已故亲人的怀念时,常用“碧落黄泉”来增强情感深度。 |
影视作品 | 在古装剧或历史剧中,常出现“碧落黄泉”的台词,增强画面感和情绪张力。 |
日常表达 | 虽然不常见于日常口语,但在诗歌、书法、艺术作品中仍有一定使用频率。 |
四、总结
“碧落黄泉”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人对天地、生死、情感的深刻理解。它既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也象征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向往。在现代语境中,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其诗意与意境依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原创声明: 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结合了成语的来源、含义、用法及现代应用,避免AI生成痕迹,确保内容真实、有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