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遂身退什么意思】“功遂身退”是一个源自《道德经》的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完成某项重要任务或取得显著成就之后,主动选择退出、隐退,不居功自傲。这个成语体现了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和“知足常乐”的理念。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功遂 | 功业已经完成,事情已经成功 |
身退 | 自己主动退出,不再参与 |
整体意思:当一个人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或取得了成功之后,应该主动退下来,不再追求名利,保持谦逊。
二、出处与背景
“功遂身退”最早出自《道德经》第九章: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在这里强调,即使你拥有了财富、权力和成功,也应该懂得适可而止,避免因过度追求而招致祸患。真正的智慧在于“功成而不居”,即在成功之后主动退让,顺应自然规律。
三、现实意义
1. 避免骄傲自满
在取得成绩后,如果过于得意忘形,容易引发他人不满,甚至导致失败。
2. 保持低调与谦逊
不居功自傲,有助于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尊重。
3. 顺应自然规律
道家思想认为,万物都有兴衰更替的规律,人应顺应这种变化,而不是强行掌控一切。
4. 为后续发展留空间
主动退让,可以给新人机会,也为自身留下余地,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竞争或矛盾。
四、历史人物案例
人物 | 事例 | 是否符合“功遂身退” |
姜子牙 | 辅佐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隐退山林 | ✅ |
诸葛亮 | 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未完全退隐) |
范蠡 | 辅助越王勾践复国后,功成身退,隐居江湖 | ✅ |
张良 | 帮助刘邦打天下后,淡出政坛,归隐山林 | ✅ |
五、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功遂身退”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
- 职场:在项目完成后主动退出,让位给新人,体现职业素养。
- 创业:成功后适时转型或退出,避免过度扩张带来的风险。
- 家庭:父母在子女成长后适当放手,给予独立空间。
- 政治:官员在任期结束后主动退休,减少权力斗争。
六、总结
“功遂身退”不仅是古代道家的处世哲学,也是现代人处理成功与退让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它提醒我们,在取得成就之后,要懂得适时退出,保持谦逊与清醒,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核心含义 | 功成之后主动退让,不居功自傲 |
出处 | 《道德经》第九章 |
现实意义 | 避免骄傲、保持谦逊、顺应自然 |
应用领域 | 职场、创业、家庭、政治等 |
历史案例 | 姜子牙、范蠡、张良等 |
通过理解“功遂身退”的深层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做出明智的选择,实现内心的平和与长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