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简文 > 甄选问答 >

儒林外史内容概括

2025-10-20 03:21:39

问题描述:

儒林外史内容概括,急到失眠,求好心人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0 03:21:39

儒林外史内容概括】《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长篇小说,作者为清代吴敬梓。全书以科举制度为核心,描绘了封建社会中士人阶层的种种丑态与悲剧,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以及社会风气的败坏。小说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和情节,而是通过多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一、

《儒林外史》共五十六回,以讽刺和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众多士人的形象,反映了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现实。小说语言幽默,讽刺辛辣,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批判意义。

以下是对《儒林外史》主要内容的简要概括:

回目 内容概要
第1回 介绍“楔子”,讲述王冕出身贫寒,勤奋好学,但不愿应试做官,暗示对功名的淡泊态度。
第2-3回 讲述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讽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摧残。
第4-5回 描写周进在贡院痛哭的情节,表现他对功名的极度渴望与扭曲心理。
第6-7回 胡屠户对女婿范进的态度转变,反映社会地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第8-9回 娄三公子、娄四公子等人的虚伪做作,揭露士人阶层的浮夸风气。
第10-11回 马二先生游历江南,讽刺其盲目崇拜八股文,缺乏真才实学。
第12-13回 杜少卿拒绝出仕,表现出对功名的蔑视,体现作者的理想人格。
第14-15回 庄绍贤沉迷于八股文,最终落得悲惨下场,讽刺科举制度的危害。
第16-17回 严监生临死前因灯盏多点一根而迟迟不肯闭眼,讽刺吝啬成性的贪官污吏。
第18-19回 匡超人由淳朴青年变为势利小人,反映社会环境对人性的腐蚀。
第20-21回 沈琼枝反抗婚姻压迫,展现女性觉醒意识,具有一定进步意义。
第22-23回 王玉辉鼓励女儿守节殉夫,批判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
第24-25回 聂善卿假扮名士,骗取钱财,揭露士人阶层的虚伪与堕落。
第26-27回 牛浦郎冒充牛布衣,讽刺士人中的欺诈行为。
第28-29回 陈和甫等人借“孝廉”之名行骗,讽刺科举制度下的道德沦丧。
第30-31回 鲁编修痴迷八股,穷困潦倒,反映士人脱离实际的弊端。
第32-33回 张铁臂欺世盗名,表现江湖骗子的丑恶嘴脸。
第34-35回 余特、余有达兄弟虚荣攀附,讽刺士人阶层的趋炎附势。
第36-37回 韩大老爷贪赃枉法,揭露官场腐败现象。
第38-39回 汤奉、汤公祖父子贪腐无度,进一步深化对官场的批判。
第40-41回 严致和(严监生)死后家产被分光,讽刺富人家庭的冷漠与无情。
第42-43回 甄士隐归隐,象征对功名富贵的彻底放弃,体现作者的理想追求。
第44-45回 贾家兄弟虚伪做作,揭露士人阶层的虚情假意。
第46-47回 萧云仙平定边疆,表现忠义之士的报国情怀。
第48-49回 申祥甫、王德等乡绅互相倾轧,反映地方势力的复杂关系。
第50-51回 安肃县知县贪污受贿,再次揭露官场腐败问题。
第52-53回 花老爹与花太岁争斗,表现市井社会的混乱与不公。
第54-55回 苏州府官员昏庸无能,讽刺地方治理的失败。
第56回 结尾部分,作者通过“杜少卿”等人物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

二、总结

《儒林外史》是一部深刻揭示封建社会弊病的讽刺小说,通过对科举制度、士人阶层、官场腐败等现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书中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结构严谨,被誉为“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