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感染名词解释】在医疗环境中,医院内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简称HAI)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它指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或接受治疗过程中获得的感染,通常不包括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医院内感染,以下是对相关术语的详细解释。
一、
医院内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诊疗或护理过程中新发生的感染。这类感染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病原体传播、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等。为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需要对相关术语有清晰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常见的医院内感染类型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和血液感染等。通过加强卫生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医务人员培训水平等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二、医院内感染相关名词解释
名词 | 定义 | 说明 |
医院内感染 | 患者在住院期间或接受治疗过程中获得的感染 | 不包括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
病原体 | 引起感染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 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来源 |
传播途径 | 病原体从一个宿主转移到另一个宿主的方式 | 常见的有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等 |
手卫生 | 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前后清洁双手的行为 | 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
消毒 | 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除病原体 | 目的是防止交叉感染 |
灭菌 | 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 | 用于医疗器械和手术用品 |
抗生素耐药性 | 病原体对常用抗生素产生抗性 | 是医院内感染治疗中的重大挑战 |
感染控制 | 一系列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策略和措施 | 包括监测、教育、制度建设等 |
三、结语
医院内感染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相关术语有助于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也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就医环境。通过科学管理与持续改进,可以有效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医患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