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丘舍去的意思】“太丘舍去”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篇,是古代文言文中一个具有深刻含义的短语。它描述的是一个人在面对道德选择时所做出的决定,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信”与“礼”的重视。
一、原文出处及背景
原文如下: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这段话讲的是陈太丘(即陈寔)与朋友约定一起出行,约定在中午见面。但朋友没有按时到达,陈太丘便先行离开。后来朋友到了,陈太丘已经走了。
二、解释与总结
“太丘舍去”字面意思是“陈太丘离开了”。但其背后蕴含的是关于诚信、守约、礼节等传统价值观的体现。
| 词语 | 含义 | 文化内涵 |
| 太丘 | 人名,指陈寔,东汉时期的贤士 | 代表有德之人 |
| 舍去 | 离开 | 表示不再等待,坚守原则 |
| 意思 | 本意是“离开”,引申为“放弃”或“不再等待” | 强调守信与尊重时间 |
三、深层含义
1. 强调守信:陈太丘之所以离开,是因为对方未按时赴约,这表明他重视约定。
2. 体现礼节:即使对方迟到,他也选择先走,而不是一味等待,显示了他对礼仪的尊重。
3. 反映性格:陈太丘是一个有原则、讲信用的人,他的行为反映了当时士人的风范。
四、现代启示
在现代社会,“太丘舍去”可以理解为一种坚持原则、不轻易妥协的态度。在人际交往中,守信和尊重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品质,而“舍去”也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合理的要求时,应有勇气做出正确的选择。
五、总结
“太丘舍去”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中的情节,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原则,守信重诺,不轻易被外界干扰。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世说新语·方正》 |
| 人物 | 陈太丘(陈寔) |
| 故事内容 | 与友期行,友不至,遂舍去 |
| 字面意思 | “太丘离开” |
| 引申意义 | 守信、重礼、有原则 |
| 现代启示 | 坚持原则、守信、尊重他人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