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苟同是什么意思】“不求苟同”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周而不比。”意思是:不追求表面上的苟且一致,强调在保持自己观点和立场的基础上,与他人和谐相处。它强调的是独立思考、坚持原则,而不是为了迎合他人而放弃自己的判断。
“不求苟同”是一种处世态度,指的是在人际交往或社会活动中,不盲目附和他人的意见,而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原则。这种态度既体现了个人的独立性和自尊心,也展现了对他人尊重和包容的智慧。它不同于固执己见,而是在坚持自我与尊重他人之间找到平衡。
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不求苟同 |
| 出处 | 《论语·子路》 |
| 基本含义 | 不追求表面的一致,强调独立思考与坚持原则 |
| 精神内涵 | 和而不同、周而不比 |
| 使用场景 | 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社会交往等 |
| 近义词 | 坚持己见、独树一帜 |
| 反义词 | 苟合迎合、随波逐流 |
| 现代意义 | 强调个性、理性判断与独立人格的重要性 |
通过理解“不求苟同”,我们可以更好地在现代社会中保持自我,同时与他人建立健康、平等的关系。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