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全诗】一、
“春蚕到死丝方尽”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象征意义,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名句。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以及对人生离别的深切感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两句,通过春蚕吐丝、蜡烛燃烧的意象,比喻了为爱奉献至生命尽头的坚定情感。这种情感不仅限于爱情,也可引申为对理想、事业或信念的不懈追求。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简要介绍,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内容、出处及含义。
二、诗歌信息表
| 项目 | 内容 |
| 诗名 |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
| 作者 | 李商隐(唐代) |
| 出处 | 《李义山诗集》 |
| 诗句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 诗句含义 | 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牺牲精神,春蚕吐丝至死,蜡烛燃尽才停止流泪,象征着深情不渝、至死不悔的情感。 |
| 延伸意义 | 不仅用于爱情描写,也常用来形容对理想、事业或信仰的无私奉献。 |
| 文学地位 | 是李商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被誉为“无题诗”的典范。 |
三、结语
“春蚕到死丝方尽”不仅是李商隐诗作中的经典之句,更成为中国文化中表达深情与奉献的重要象征。它超越了爱情的范畴,成为人们在面对人生抉择、理想追求时的精神寄托。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至今仍被广泛引用与传颂。


